不久前,中国举重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留下许多高燃瞬间,也在青少年心中悄悄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如今,在山城重庆,就有这样一群怀揣着“举重梦”的少年们,站上市运会的赛场,用小小身躯爆发巨大能量。
8月20日,备受期待的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举重比赛在合川区体育中心体育馆正式开赛,来自全市各区县颇具潜力的青少年“大力士”们举重若轻,上演技巧和力量的巅峰对决。
▲市七运会举重赛事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新面孔”显著增加
我市举重运动持续“扩圈”
四年一届的重庆市运动会是我市规格最高、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举重比赛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承办,重庆市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协办。
据了解,本届市运会举重比赛为期5天,从8月20日持续至24日,共有来自全市15个区县的296名运动员参赛,是对各区县举重项目综合实力的一次大检阅。
▲赛事规模创历史之最
根据规程,比赛设置有抓举和挺举两个项目,分为青少年男(女)子甲、乙、丙组共6个组别,其中男子甲组、女子甲组、男子乙组、女子乙组分别设有8个级别,男子丙组、女子丙组各5个级别,共产生42枚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届相比,本届赛事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涌现出不少“新面孔”。具体而言,赛事参赛规模较市六运会增加了50余人。同时,各区县代表队参赛人数稳中有增,男、女参赛运动员均有所增加。
此外,赛事共有15个区县参赛,与上届的12个区县相比,北碚区、合川区、荣昌区3个区县均为首次亮相。
▲赛事将决出42枚金牌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首个比赛日的较量中,来自沙坪坝区代表队的王欣悦表现出色,获得青少年女子丙组40kg级冠军,这也是本届市运会举重赛事的首枚金牌。来自涪陵区的程文杰一鸣惊人,斩获重庆市青少年男子丙组45kg级冠军的同时打破该级别抓举、总成绩纪录。
赛场“创新”、执裁“升级”
“高规格”办赛已成常态
对标全国高水平大赛,以高规格办赛赋能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我市各类举重比赛办赛标准。
今年5月,重庆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在荣昌开赛,新颖的竞赛配置、严谨的裁判判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在市运会赛场上,可以明显感受到,赛事组织各项工作更完善、规范,还重点配备了对标全运会赛事的举重大台、举重台、高清LED屏幕等。在大屏画面中,选手概况、出场顺序、参赛成绩等关键信息一应俱全,极大丰富了参赛、观赛体验。
无独有偶,在科技的加持下,本届赛事在竞赛组织方面的效率也有着明显提升。
赛事检录环节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刷脸”,即可快速核对参赛选手身份信息,有效规避作弊、造假等行为发生。现场配备的视频回放系统,也为裁判执裁提供了多重保障,最大程度避免了漏判、误判等情况发生。
▲豪华裁判团队助阵,国际级裁判领衔
裁判员是赛场公平和规则的守护者。本届赛事裁判团队可谓“阵容强大”,共有6位国际一级、4位国家级裁判参与执裁,还特别邀请了李永坤、蔡福节两位资深国际级举重裁判员现场助阵,他们曾参与过多个全国性和国际性赛事的执裁工作,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豪华”裁判团队的坐镇,有效保障了赛事的公平公正,也为提升赛事含金量不断“加码”。
开展反兴奋剂拓展活动
提升区县队伍反兴奋剂意识
反兴奋剂是体育赛事的生命线、高压线,为做好市七运会举重比赛反兴奋剂工作,重庆市举重运动管理中心联合重庆市反兴奋剂中心于8月20日至8月21日在合川区体育中心体育馆开展反兴奋剂教育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各区县运动员、教练员及辅助人员的反兴奋剂意识。
聚焦“优秀苗子”
为重庆举重蓄力赋能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如何强基固本、厚植人才基础,是我市举重项目破局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将高水平赛事作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坚持每年举办全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高质量举办市运会举重比赛,常态化开展举重项目推广和后备人才训练选拔活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不断健全后备人才选拔机制,鼓励引导各区县发展举重项目,多措并举提升举重运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借助市运会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让区县教练员、运动员充分感受高水平大赛氛围,不断开阔眼界和格局,另一方面能够发现一批优秀潜力人才,及时补充到市专业队当中,为我市高水平举重运动员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有力保障。”重庆市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晓敏说道。
目前,正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备战关键时期,重庆举重项目备战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根据安排,市专业队将在今年10月和明年上半年,陆续参加接下来的两场全运会预选赛,全力冲刺更多正赛资格,力争十五运会再创佳绩。
(曹儒威 韩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