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睡眠和运动表现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肯尼亚跑者,他们生活很简单、条件很清贫,除了训练就是休息。在这种条件下,再加上他们心无旁骛的训练以及休息,出成绩显然是顺理成章的。
在《跑出肯尼亚》中,作者芬恩提到肯尼亚长跑名将劳娜·基普拉加特,讲述她每天睡16个小时是广为人知的事情。如果下午他们没有训练计划,也许会在三四点钟就会进入睡眠状态,这样一来,第二天的精力充沛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对于平时训练来说,影响到训练后身体恢复的速度,会造成身体健康指数下降;对于比赛来说,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比赛成绩。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时,运动员的最大摄氧率明显下降,在指定亚极量运动时心率、肺通气均显著增加,长时间低强度运动自感努力程度(RP )E 在失眠后等级升高(这是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共同影响的结果),乳酸阈速度下降、乳酸积累增加(这也是最大摄氧率降低的结果之一),力竭运动时间缩短,这表明睡眠不足有损于运动能力。
此外,睡眠不足时胰岛素抗性增加,而葡萄糖耐受力下降( 尽管运动消除了部分) 可能是力竭运动时间缩短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果赛前持续几个晚上睡眠不足,这种能力下降还会积累起来,即使赛前一晚睡得充足也不能弥补。
赛前如何保证睡眠
比赛前夜甚至前几天,过度兴奋、焦虑、难以入睡的现象都是非常正常的,不仅业余跑友会出现,而且专业运动员还会更严重。
所以,首先对于这个现象不要过度在意,不然只会让赛前焦虑和失眠愈演愈烈。
当然,可以使用一些心理手段来帮助自己克服失眠状态,比如数数、暗示训练、放松训练之类的手段,也可以提早关掉手机、白天减少与其他跑友的交流等等,让自己心静下来。另外,运动动机和对自身能力认识的明确性对赛前焦虑情绪的调整也是非常红重要的。往往清楚了解自己水平和比赛目标运动员,更不容易焦虑、失眠,也更容易正常发挥。
除了这些心理手段,我们最重要的还是保证人体基本的生物钟规律,从而促进睡眠质量(因为生物钟打乱也是睡眠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运动等时间,来保证我们的生物钟规律。
比如赛前一天,可以大致这样安排:
早上——可模拟比赛时间起床、准备工作,就餐;
中午——注意午休时间不要太长(30分钟足够),不然晚上可能难以入睡;
下午——白天不要太兴奋,下午可适当听听音乐、看看书。
晚上——21:00~21:30,订好闹钟,按时上床休息(以大部分马拉松比赛7-8时发枪为例)。
关于饮食,赛前一天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难消化的食物,以面食和少量蔬菜、水果等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晚上20:00后最好停止一切进食。不然消化器官兴奋也会造成难以入睡。
另外,曾有跑友为了赛前睡得安稳而服用安定片,这是不提倡的。因为安定片的主要成分为苯甲二氮卓,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或具有阻断兴奋性,抑制多突触和单突触反射。所以安定片除了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抑制中枢神经),还会直接抑制运动神经和肌肉功能。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只脑子睡觉,连肌肉也睡着了。一旦第二天醒来时,虽然脑子醒了,肌肉却还没醒,上了赛场就会觉得全身软绵绵的,根本没法正常比赛。
本文为98跑原创
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Essence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