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4

深度-弗格森退休之后曼联的7年之痒:四度漫长的重建,新生在望了

如今被球迷们调侃的“我抬”,当年是曼城要花一个世纪才能追平的大哥。

如今距离爵爷最后一个主场已经过去了7年,栉风沐雨的曼联终于逐渐在索尔斯克亚的带领下迎来新生。而在弗格森离开曼联的这7年里,曼联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记录和回望。

弗格森给曼联留下的三个烙印

在展开弗格森离开之后这7年里曼联的重建故事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总结一下弗格森给曼联留下的烙印。因为当一个人执教一个球队达到27年,可以说他的思维理念、他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每一个继任者都不可避免地首先要在他的光芒之下生存,然后才有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曼联新的历史。我个人总结弗格森给曼联留下了三个烙印:

1是不需要超强之人,要么培养要么驯化自己可以掌控的阵容。

弗格森是从1986年中途开始执教曼联的,在他执教初期,曼联的成绩也不是那么好,在前13场比赛中,仅仅3胜4平6负,曼联的球迷并不满意。第二个赛季开始,基于曼联经济实力差,青训基础一般的现实,弗格森决定培养年轻球员来增强实力,同时引进了科克莱尔等人,球队夺冠联赛亚军。这是他执教的第一个完整的赛季,亚军让他欣喜地称为“惊喜排名”。此后曼联又开始陷入低迷。直到1991年,弗格森签下曼联王朝的几个代表人物如舒梅切尔和“国王”坎通纳,捧起了欧洲优胜者杯。1992年,曼联青训系统一手打造的“92班底”贝克汉姆、吉格斯、内维尔兄弟、斯科尔斯、巴特、夏普等人拿下了青年足总杯冠军,这是曼联王朝的班底。1992/1993赛季,曼联才终于夺得首个英超联赛的冠军。

弗格森和他的孩子们,“92班底”,他们后来都名满天下。

1994/1995赛季,曼联在最后一轮丢掉英超冠军,绝对核心坎通纳因飞踹球迷被禁赛8个月。在接下来的1995/1996赛季,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弗格森大胆革新,将队内几员大将坎切尔斯基、保罗因斯以及马克休斯转让出去,直接扶正“92”班底。利物浦名宿阿兰汉森曾经在当年的评球栏目中直言:“靠着一帮孩子,你什么也赢不了。”结果弗格森硬是凭借这个年轻的孩子阵容,率领曼联最终完成惊天大逆转,在落后榜首纽卡斯尔12分的情况下完成反超,并且在足总杯决赛上击败阿兰汉森的母队、死敌利物浦。

阿兰汉森说弗格森靠一帮孩子什么也赢不了,结果被狠狠打脸。

那个赛季,英超有实力的球队都在吃进强手,利物浦以破记录的价格引进强力中锋科利莫尔,阿森纳从国米买来了博格坎普,纽卡斯尔买来了顶级前锋莱斯费迪南德,但弗格森手下只有一帮“孩子”。正是“92”班底的成功,使弗格森坚定了他不需要超强之人也可以赢得冠军,他可以培养年轻人,做到像温格说的“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在他执教曼联的这么多年,足坛顶尖高手在红魔可谓是人来人往,比如曾经的后防大将斯塔姆、中场大将“巫师”贝隆、前锋“野兽”特维斯等等,他们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顶级球员,但是如果弗格森驯化不了他们,最终都会坚定抛售出去。强如斯塔姆,令他后来曾经表达过悔意,但仍然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处理。

再强的高手,在弗格森手下都可以走,爵爷自信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敢于放走肉眼可见的绝世高手,是因为弗格森有自信最强之人已在阵中,而且他眼里的最强之人,可能不是传统意义的那种全方位的高手,而是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他真正的潜力。只要有11名忠于他的战术理念并能够高效执行的球员,他就可以赢得比赛和冠军。比如如今曼联的主帅索尔斯克亚和埃尔南德斯,他们在弗格森手下被用得像NBA的最佳第六人,多次在替补时刻力挽狂澜。1999年2月,索尔斯克亚在对诺丁汉森林的比赛中替补上场13分钟完成大四喜,同年又在欧冠决赛中完成对拜仁的绝杀——他仅仅是一个上场时间不多的替补,就如此令人闻风丧胆,既大大地刺激了首发的主力阵容必须拿出上佳表现才能守住位置,也让每一个曼联的对手都不敢轻视弗格森手下的球员。

索尔斯克亚作为替补屡建奇功,像NBA的最佳第六人。

2是在更衣室拥有绝对统治力,他是球队当仁不让的唯一BOSS。

作为一手将曼联带上英超第一豪门的教父级人物,弗格森自然有他的手腕,在内部管理风格上有着苏格兰人典型的强硬风格。除了一手将“92”班底培养出来,赢得广泛的赞誉之外,他也和许多球员有过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和弟子们有生死交情,也有数不清的恩怨情仇,既是伯乐又是暴君,这都源于他把自己当成球队当仁不让的唯一BOSS,天大的巨星在他面前都要俯首称臣。他和坎通纳、基恩、斯塔姆、特维斯、贝克汉姆、鲁尼都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最激烈的要属在更衣室对小贝的飞靴以及和基恩的彻底闹翻。

弗格森告诉我们:执教一个豪门,掌控更衣室是多么的重要。

有些球员成了大牌,不愿服从安排当替补;有些球员场外花边太多,分散了精力和场上的专注度;有些球员喜欢对外散播更衣室传闻……只要是不符合弗格森管理理念的,他通通要好好收拾,所以导致了和基恩、贝克汉姆、斯塔姆的闹翻。在当时我们也许还为此感到惋惜,但是看到后来穆里尼奥在皇马、切尔西和曼联都深受更衣室失控的影响,终于明白弗格森的老谋深算。

3是“不知道什么是投降”的豪门底蕴和气质。

在2012年曼城拿到第一个英超冠军之前,球迷们嘲笑这是个土豪球队,如今曼城已经三夺英超冠军了,依然被认为还缺乏豪门的底蕴和气质。那什么是底蕴和气质呢?弗格森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利物浦踢下王座。”我觉得他其实还应该补充一句,“然后把曼联送上英超第一豪门的宝座。”底蕴和气质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霸气和自信。

在弗格森执教的曼联,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除了那么多英超冠军,就是数不清的逆转,特别是最后时刻的逆转。在联赛中绝杀利物浦、在欧冠绝杀拜仁,让我们激动得难以入睡每当谈起往事都像过年。而在2011年欧冠决赛,我们除了记得那支巴萨的强大,更加无法忘记弗格森在比赛中颤抖的双手,3年内第2次在欧冠决赛中输给巴萨,输给瓜迪奥拉,弗格森很失望很不甘心,两次失利他都没有摆大巴死守而是选择了攻出来。颤抖的双手,是时间对他无情的警示,很难再给他机会一次次卷土重来。

2011年欧冠决赛,难忘弗格森颤抖的双手。

我认为在弗格森的字典里,他和曼联都“不知道什么是投降”,有时候是确实输了,嘴上要保持风度祝贺对方,但一回到更衣室,他立马把球员们拎起来,大吼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打趴下!正因为他一直以来的强悍和永不言败,所以2011年欧冠决赛的颤抖才更让我们感到揪心,面对梅西他还是不服输,只是输给了时间而已。

莫耶斯、范加尔、穆里尼奥、索尔斯克亚的四度重建

弗格森在曼联的履历是如此完美,对于他的接任者而言,就是一个天大的包袱,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很难取代或者超越一个完美的前任。

从莫耶斯、范加尔到穆里尼奥,这三个主教练在曼联的时光都很称得上成功,因为从业绩考核上,没有带来英超冠军,从精神属性上,他们把俱乐部搞得死气沉沉或者乱哄哄。而他们的失败,我觉得与没有很好领悟弗格森留在曼联的三个烙印有密切的关系。

1、莫耶斯的失败,根源在于他是从小门小户出来的主教练,谨小慎微,我就没有看他笑过,天生就不具备执教豪门的格局。他在引援上缩手缩脚,直到转会窗口关闭才从老东家那里搞来了费莱尼。莫耶斯给曼联带来了一系列耻辱的新记录:首先是在与吵闹的邻居曼城的直接对话中客场1:4、主场0:3被完爆,然后是41年来首次在主场被纽卡斯尔击败(要知道当年弗格森就是通过逆转纽卡斯尔树立绝对威望的),再加上大比分负于热刺和切尔西,简直是千疮百孔。

莫耶斯是真的头铁,有点小无辜,但是下课并不冤。

在2014年对阵富勒姆的比赛中,莫耶斯创造了一个又头铁又搞笑的记录,全队81次传中,狂射31脚,结果却只是2:2战平。头铁的莫耶斯在赛后还说“我们统治了比赛,射门和机会多到难以想象,为什么没赢?我不知道。”

从投入和产出比看,莫耶斯竟然胜过范加尔,所以网友送他一个“冤”字。

莫耶斯没有为曼联带来稳定的阵容,也没有保持稳定的成绩,耻辱地输了一大堆不堪的比赛,唯一值得一提的也许是他没有造成更衣室内讧,用《围城》里赵辛楣评价方鸿渐的话来形容他比较贴切:就是一个无用的好人。有球迷在后来为他正名,送他一句“千古奇冤莫耶斯”,因为后来的范加尔花了更多钱同样一败涂地。但我认为他的冤,主要是因为相当于在高位接手了一支股票,虽然内在估值很合理,但已经连续多年表现超常股价连创新高,所以你怎么努力也必然是股价的回落,很难在短时间再把球队带上新的高峰。

2、范加尔的失败,我认为主要是管理思维上的落伍和更衣室的失控,导致他的战术无从发挥。从季前赛开始,他就要求非常严厉,从早上8点半开始训练,下午还要训练,而且在下午训练结束之后要进行视频战术会议讨论,让球员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并当着全队的面指出表现不佳的球员存在哪些问题,这让球员们完全受不了,鲁尼和卡里克都觉得这样太伤士气,后来范加尔改为通过发邮件给球员指出不足,但依然不能得到球员的理解。

范加尔大力扶持了马夏尔、拉什福德和卢克肖等新人,对应的就是清理老将,甚至对他的嫡系也毫不留情。在世界杯上和他击掌相庆的范佩西,多年后依然认为范加尔太绝情,强行把他赶走。

他也许在战术上确实有造诣,但在失去了队中绝大多数球员支持的情况下,球队也就无从发挥了。范加尔在曼联呆了2年,这也是曼联这么多年来最让人昏昏欲睡的2年, 连他老婆都预感到他要下课,因为对足球一知半解的老婆都觉得比赛沉闷得让人无法接受。

范加尔给曼联留下的美好印象,停留在他赢得了弗格森退休后的第一座冠军奖杯,虽然只是一个足总杯。此外就是在两个赛季中4次击败利物浦,让曼联的球迷们两年里至少有4次“过年了吃顿饺子”的感觉。

范加尔在曼联的2年,是我看过的曼联最沉闷的2年。

2015/16赛季,在主场1:2不敌西汉姆联之后,曼联确定无缘赛季前四,范加尔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了。

3、穆里尼奥的失败,是因为偏执的性格和偏执的战术在曼联行不通。经过弗格森27年打下的江山,曼联已经是英超第一豪门,除了永远争第一,还要赢得漂亮。当年在皇马也曾因保守的防反战术不受欢迎,穆里尼奥还是没能从中吸取教训。在执教曼联的第一个赛季,他主要采用4231的阵型,和在皇马时相似,但是由于曼联的阵容一直没成型,他想要的人总是得不到,所以发挥不佳;第二个赛季他惯用的是433。但是在两套阵型中,博格巴的表现差别很大,在433中,博格巴担任前腰,活动在中场左侧,进攻上如鱼得水,在4231中,博格巴和马蒂奇找补后腰,防守和出球任务重,表现挣扎。

穆里尼奥两套核心阵型中,博格巴表现相差甚远,彼此都有不满。

和队中最大牌的博格巴闹翻,是穆里尼奥偏执性格和偏执战术的双重体现。有网友曾经对比过穆里尼奥时期和索尔斯克亚手下几名大将的进攻数据,这些被他指责踢得不够卖力或者表现不佳的球员,在进攻端都拿出了更好的表现。

和博格巴闹翻,是博格巴闹翻,是穆里尼奥偏执性格和偏执战术的双重体现。

当然,作为“特殊的那一个”,穆里尼奥在曼联的第一年也给曼联带来了一个欧联杯冠军,重返欧冠,第二年拿下英超亚军,也算不错。但是他在下课之后却宣称执教生涯最好的成绩是率领曼联获得联赛亚军。这让心气很高的曼联球迷多少有些不高兴——你这不就是公开说曼联的上限就只是亚军吗?

穆里尼奥在曼联的前两年,至少是合格的。

有一说一,我觉得穆里尼奥在曼联的前两年,至少是合格的,因为欧联杯冠军是有份量的,而且重返欧冠和保持欧冠意义重大。最可惜的就是在第三个赛季他又开始沉迷于“捉内鬼”,以及和博格巴、马夏尔等人闹得满城风雨,最后走得十分不光彩,搞得军心动荡。

4、索尔斯克亚。莫耶斯格局太小,范加尔太过老套,穆里尼奥又过于偏执,索尔斯克亚虽然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执教成就,但曼联功勋的心志,和沉稳务实的执教风格,弗爵爷之后的曼联,真的要复兴在望了。

索尔斯克亚目前在曼联的执教,我认为是走上了正轨的。首先是阵容上的合理补强和成绩稳定下来。从丹尼尔詹姆斯开始,到万比萨卡、马奎尔,再到最近的布鲁诺费尔南德斯(B费)和伊哈洛,最近虽然索尔斯克亚上任之后经历了一波高开低走,但是在引援方面精准高效,这赛季的成绩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索尔斯克亚终于让我们看到曼联重返正轨的希望。

其次是恢复了曼联的精气神。在索尔斯克亚的执教下,更衣室几乎没传出什么新闻,而且更令人满意的,是曼联在面对强队时的强势表现,从上赛季到现在一直在对英超前四的球队不落下风,比如新赛季第一场4:0完胜切尔西,再到双杀曼城,不但场面不落下风,精气神也很振奋。

战绩和实力在逐渐恢复,但名望和吸引力已经被削弱了

回过头来看弗格森走之后曼联的这7年,走了不少弯路。重建期拖了这么久才看到曙光,实际上是曼联高层对弗格森走后曼联短期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以及建队思路的混乱。

弗格森走了之后,短期现实的目标是像阿森纳一样争前四,途径是投钱引强援来弥补帅位上突然下降一大截的短板,一开始舍不得砸钱,导致莫耶斯的建队失败。然后范加尔上任后强行让马夏尔、拉什福德和卢克肖上位,却又搞来了生涯期末的施魏因施泰格,引援方向十分混乱。到穆里尼奥时期,更是在引援上和董事会有很大的分歧和不满。其实曼联的重建这么漫长,新生这么艰难,高层要背一定的责任。

如今索尔斯克亚得到了高层的全力支持,建队思路也十分清晰,既有当打的核心如B费、万比萨卡、马奎尔,又有新生代成长起来的拉什福德、马夏尔和青木球王、詹姆斯等人,可以说从长远目标和短期成绩都表明重建的方向是对的。万里长征终于过了雪山和草地,乐观一点说,甚至暗暗在想是不是胜利在望了。

哈兰德去了多特而不选曼联,是曼联江湖名望下降的一个佐证。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曼联的战绩和实力虽然在逐渐恢复,但是经过这7年的反复折腾,被广大球迷们戏称为“毛抬厂”中的一员就足以说明曼联在江湖上的名望已经大大下降了,对巨星和新生代球星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哈兰德就选择了多特蒙德而不是曼联,如今桑乔据说想去的也是切尔西。所以当前的曼联,只想说是重建见到曙光,新生在望,还没摸到冠军,革命尚未成功,索尔斯克亚仍需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