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4

从长沙2017自行车比赛看体育精神:激情、坚持与城市活力的完美融合

那个被汗水浸湿的秋天

2017年的长沙,秋意正浓时,湘江两岸突然被彩色骑行服点缀。作为当年中国自行车联赛的收官之战,这场赛事让星城沸腾了整整三天。记得比赛日清晨,我在贺龙体育中心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正用满是老茧的手调试着价值不菲的公路车,他笑着说:"这是我第五次参加长沙赛了。"

"自行车轮转动的不仅是里程,更是一个城市的脉搏"

赛道从橘子洲头延伸到梅溪湖,42.7公里的城市赛段堪称"最美赛道"。专业组选手如离弦之箭,而大众组则更像移动的嘉年华——有cosplay成超级英雄的年轻人,也有穿着汉服的中年夫妇。在猴子石大桥的急弯处,我看到有位选手摔车后,立即有三四个素不相识的骑友停下来帮扶。

赛事冷知识:

  • 当年最高时速达到68.9km/h(下坡路段)
  • 年龄最大参赛者72岁,最小仅9岁
  • 赛道经过7处长沙地标建筑

傍晚在坡子街的露天观赛区,卖臭豆腐的老板娘特意调低电视音量,给外国选手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这种奇妙的违和感,恰似自行车这项运动本身——既是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又是市井生活的快乐注脚。

如今回想起来,那场赛事留给长沙的不仅是奖牌和纪录。湘江边的自行车道拓宽了,写字楼里多了骑行社团,甚至催生了"骑行+奶茶"的网红打卡路线。体育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能像齿轮一样,咬合起城市的各个角落。

—— 摘自《星城体育纪事》2017年11月刊